關于三伏貼的幾個小提示
提醒1:治療不系統將影響療效
說起三伏天灸,很多人都知道是在初伏、中伏、末伏這三天里進行穴位貼敷。但有的人敷過一次或兩次藥后,卻覺得身體狀況并沒有多大起色,不禁懷疑“三伏天灸療效顯著”的說法是不是夸夸其談。
三伏天灸是一個系統治療。一般來說,穴位貼敷至少要堅持三次,若要加強效果,最多可貼敷五次。而每次貼敷所選用的穴位都不一樣。以支氣管哮喘為例,中醫認為哮喘發病主要與肺、脾、腎相關,初伏時所選穴位重在從肺論治,中伏所選穴位重在從脾論治,末伏所選穴位重在從腎論治,只有肺、脾、腎三臟同調,才能共收止哮平喘之效。由此來看,如果只是治療一兩次,缺乏系統,療效都會大打折扣。
另外,治療期間不戒口也會影響治療效果。進行三伏天灸治療時要戒食促化膿食物,如牛肉、鴨、鵝、花生及煎炸食物,以免引起感染。還需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及肥甘厚膩、生痰助濕的食物,禁食海鮮、蝦等發物等。
提醒2:三伏天次日施灸效果也不錯
有人可能會問,我不是不想去治療,但三伏天當天確實忙不過來,稍微遲一兩天再貼藥有沒有問題呢?所謂:“辛日施灸是三伏天庚日施灸的很好補充”。
所謂庚日,即三伏天當天,所謂辛日,即三伏天的次日。臨床的觀察結果表明,在三伏天次日進行天灸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效果不亞于庚日。
即使在三伏天當天或次日都無法按時治療,還可以考慮在日常的時間里進行天灸治療,這種日常灸的做法和取穴跟三伏灸是完全一樣的。缺少了三伏天時自然界旺盛陽氣的輔助,日常灸的療效稍遜于三伏天灸。但通過各種辛溫走竄的藥物和穴位的作用,協同增效,日常灸同樣可以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,仍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。
提醒3:不是所有人都適宜三伏天灸
三伏天灸雖然能預防多種冬病,但主要對與腸、肺有關的消化系統、呼吸系統疾病和與虛寒有關的關節痛的療效最為顯著,比如支氣管哮喘、過敏性鼻炎、慢性支氣管炎、胃痛、結腸炎、由肺氣虛引起的感冒等。沒有明顯疾病的白領階層做三伏天灸也能補陽驅寒、預防疾病,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。
但有些肝硬化的患者也到醫院要求做三伏天灸,其實是無補于事的。而貼敷的藥膏中含有麝香等芳香辛竄藥物,有損胎兒生長發育,對孕婦更是禁忌。此外,高熱、體溫超過38.5℃的患者(如副鼻竇炎患者、肺炎急性期患者等)、特殊體質及皮膚病患者、貼敷穴位部位皮膚有破損者、皮膚對藥物極度敏感者也不適宜天灸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