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秋凍”的對與錯
適當“秋凍”有益
老話說的“春捂秋凍”是有道理的。由于冬季天氣寒冷,易發呼吸道、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因筋脈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風濕關節病等,因此,為了適應嚴寒,在氣溫不太冷的時候,適當凍一凍,可以激發身體的抵抗力,增強耐寒能力,避免和減少因寒而致疾病的發生。
秋凍要有度,當天氣驟然變冷、早晚溫差大就應及時添加衣被,否則,極容易患上感冒,而支氣管炎、哮喘、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,也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。
頭、腳、肚臍等應被排除在秋凍之外。在秋天風大、氣溫下降之際,一定要注意保護頭部,最好戴上帽子,避免吹風而引發頭痛、發熱等身體不適。肚子、腳也一樣,要注意保暖。
秋凍并非人人皆宜。糖尿病患者、心腦血管疾病患者、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、慢性支氣管炎患者、哮喘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“秋凍”。
秋凍不當易生病
寒冷性脂膜炎
氣溫在16℃以上,穿裙子不會對身體有害。但寒冷的空氣刺激皮膚,致使表皮血流不暢,脆弱的脂肪細胞也會因寒冷而變性。這樣,保暖不好但脂肪較厚的大腿等部位,就容易出現杏核大小的單個或多個硬塊,表皮呈紫紅色,觸摸較硬,還伴有輕度的痛和癢,嚴重者還可引起潰破,這就是寒冷性脂膜炎。
風濕性膝關節炎
在氣溫很低時,有些愛美的女性在陰冷、潮濕的天氣著裙裝,暴露在裙裝外面的下肢,就會因風寒的襲擊而出現發涼麻木、酸痛不適等癥狀。尤其是膝關節處,因皮下脂肪組織少,缺乏保護,更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襲,久而久之,會引起慢性風濕性關節炎。